李亚鹤:《长津湖》让中国人牢记的历史-一个媒介
众所周知,长津湖战役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壮烈历史,是在零下四十度的极寒天气,中国人民志愿军跟美军王牌部队展开的一场殊死战斗。
电影《长津湖》以史诗级的手法,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:从美军仁川登陆,悍然越过三八线进犯中朝边境,到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,抗美援朝保家卫国;从长津湖战役全线爆发,志愿军战士重创敌人,到美军兵败后退,撤出兴南港……美军装备之强大、我志愿军斗志之昂扬,都得到了体现。
抗美援朝战争中,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志愿军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形成了鲜明对比,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“钢少气多”力克“钢多气少”,凭借超乎寻常的战术设计与过人的意志,逐步扭转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局势,打出了军威国威,成为当之无愧的“步兵之王”。
全面展现出志愿军与众不同的战斗思想与智慧,《长津湖》主创团队筹备期间就做了充分功课,尽全力还原实战状况。从志愿军纪律严明、声势浩大的部队集结,到战场上的战术设计,影片在宏观视角和细节上做足了工夫,有军事专家表示《长津湖》是目前战术战备方面最为严谨的国产战争大片。
影片也刻画了众多战场上真实细节与情感:很多战士没有子弹了,就拿着空枪往前冲;坦克下被碾压的战士让战友朝自己身边的炸药包开枪……每个镜头、每处细节,都尽力把观众代入长津湖战役的真实体验,感受当年的志愿军战士是如何不畏强敌、浴血苦战,最终达成以弱胜强的伟大胜利。
拍摄过程中,剧组全体工作人员以专业的创作态度各展所长,直面“风雪难”“装备多”“火力猛”等诸多考验,并肩战胜了“超出经验范畴”的难度,只为打造一部能流传下去的经典之作。长津湖战役值得用电影去铭记,李亚鹤认为这部电影不仅是给当下的年轻人,希望也可以留给五十年后的年轻人看。
比战争更真实的是情感。电影中,七连连队整编为150人,而最后一个入伍的伍万里是第677个兵,这意味着整个连队已有数百人牺牲。但牺牲不会让一个战士的七连身份被遗忘,生者铭记着牺牲的战友,继续勇往直前。七连战士们展现出极强的凝聚力,他们不仅有着“为让后代生活在和平时代,选择把自己的生命交付战场”的家国情怀,也有“千里刀光影,万里赴戎机”的手足情深,更有并肩作战砥砺前行的战友情谊。
这么多战士前赴后继,他们想的是我们挺过这一仗,后辈们就不用再打了。有时会感慨,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的中国该有多好。
片中伍万里在战场的磨练下,在兄长千里及全连战友的照顾下,经历了从调皮顽童成长为战斗英雄的历程,这份成长也体现了七连精神的传承。这个角色能引起当代青年的共鸣,不要忘记是先辈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。
《长津湖》中有好莱坞大片不具备的独特性,便是中国人的情感。《长津湖》中,有中国人对待战争、和平的态度,对待国家和土地的态度、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,这是完全属于中国精神世界的东西。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来源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有侵权,请来信告知,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
如有侵权联系一个媒介http://www.onemeijie.com/删除